道路灯(英文:road lamp/street light)道路是城市的动脉。主照明为路灯,道路灯是在道路上设置为在夜间给车辆和行人提供必要能见度的照明设施。道路灯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减轻驾驶员疲劳,并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庭园灯、景观灯与路灯形成立体的照明模式,增强道路装饰效果,美化城市夜景,也可弥补道路灯照度的不足。 道路灯具需要配光合理,其光源较好有寿命**长,常年使用免维护。光效高、显色性好,能在**低温环境下瞬时启动正常工作的特点。目前,道路灯常见的有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低压钠灯、无极灯、金卤灯、荧光灯等。现阶段道路灯光源的主流产品仍为高压钠灯,近年由于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无极灯作为新型光源相比传统光源,无极灯能使道路路面达到更好的均匀度。 道路灯要合理使用光能,防止眩光。其所发出的光线要沿要求的角度照射,落到路面上呈*的图形,光线分布均匀,路面亮度大,且眩光小。为减少眩光,可在较大光强上方予以配光控制。根据道路断面形式、宽度、车辆和行人的情况,道路灯可采用在道路两侧对称布置、两侧交错布置、一侧布置和路*悬挂布置等形式。一般说来,宽度**过20米的道路、迎宾道路,可考虑两侧对称布置;道路宽度**过15米的,可考虑两侧交错布置;较窄的道路可用一侧布置。 在道路交叉口、弯道、坡道、铁路道口、人行横道等特殊地点,一般都要设置道路灯,以利于驾驶员和行人识别道路情况。在隧道内外路段和从城区街道到郊区公路的过渡路段的照明,则要考虑驾驶员的眼睛对光线变化的适应性。道路灯的功率、安装高度、纵向间距是配光设计的重要参数。组合好这三个因素,可得到满意的照明效果。 路灯不仅能实现简单照明,还能根据天气和人流量控制开灯时间和亮度;灯柱不再只是支撑路灯,还能帮助人们做出避开拥堵的选择,甚至于成为连接WiFi、传输数据的入口……这是智慧照明在路灯领域为人们带来的帮助和便利。事实上,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从室内到户外,智慧照明正逐步照亮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实现城市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到协同一体的革命性转变。 智慧照明亮点频出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节能环保工作,伴随着LED半导体与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照明市场逐步发力,各地亮点频出。 据*介绍,全国已有诸多城市引入智慧照明项目,其中,智能化路灯杆成为智慧城市的数据采集节点和应用实现载体。浙江省已经建成一个基于标准化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照明项目。是通过在城市的路灯杆上安装NB-IoT窄带物联网通信模组,利用中国电信的NB-IoT网络。 将城市每一盏路灯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路灯管理中心平台。智能路灯技术可以单独控制每一盏路灯,随时调节每一盏路灯的亮度,从而实现城市路灯智能控制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目前,杭州仅主城区就有17万根灯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城市信息数据采集、传输的**节点。 在新疆结合当地反恐维稳需求,以智慧灯杆为手段,在传统照明灯杆照明基础上实现道路监控、天气预报、安防布控多项功能,利用北斗卫星多系统完整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等体系,在哈密市树立了成功的应用典型。同时,通过智慧灯杆多功能优势促进城市公安、公交、环境、道路等多部门互联互动,形成智慧共享的大数据库。 近年来,重庆在智慧照明方面也是亮点频出,重庆的一些路段安装了较新的互联网 多色温防雾霾LED全智能路灯及管理系统,其系统可全天候自动采集天气能见度、气温、雾等数据,并根据不同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自动调节灯光色温和亮度,较大地提高节电率和通行安全。据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黄晓微博士介绍,目前,光电研究院正在以“智慧照明”和“灯杆为载体的物联网”为突破口,打造渝北自己的智慧城市,仅智慧照明一项,每年就可节约20%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飞利浦公布了中国一个近零能耗示范建筑中的智能互联照明系统运行情况,在国内**实践飞利浦PoE(以太网供电技术)智能互联办公照明系统的建筑内,员工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对灯光明暗程度进行个性化设置。照明能耗在示范楼各项能耗中占比仅为16%,建筑单位面积照明能耗仅为同类建筑的四分之一。飞利浦希望将智能互联照明系统向智能家居挺进,可以与家中的门铃、电视以及音乐播放器等一切设备进行连接,未来给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及帮助。 智慧照明前景可期 *指出,近年来智慧照明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整体看目前尚处于萌芽期,诸多不利因素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亟待破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指出,智慧照明系统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性价比不高,价格高、投资大,并且智慧程度还不够,节能作用有限,功能比较单一。他建议,今后发展应从高端社区、高档酒店和旅游景点、产业园区和新建城区普及推广,逐步提高应用范围和产业规模,形成技术、应用和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智慧城市发展**秘书长张黎明认为,目前大多智慧照明企业未能找准城市需求痛点,且解决方案昂贵,性价比和实用性不强,出现了不少伪智能的概念,使项目难以落地,短期内难以形成革命性的产业。 另据业内人士反映,在智慧照明的实施中,受制于体制上各部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收费、设施投入等方面难以进行统一化管理,只能以企业自身投入树立样板进行推进,难于市场化。为此,该人士建议,可以通过PPP(公私合作模式)及EMC(合同能源管理)等资本运营方式,打破行政垄断式管理,引入金融监控手段,实现**与企业高度融合,造福城市发展。 针对未来智慧照明的发展趋势,樊会文认为,智慧照明系统未来发展有两个基本趋势,一是更智慧化,照明方面要加强智能感应、远程抄表、调光调色以及**低功耗等功能,能够大范围灵活管控灯具,让简单的照明演变成城市景观;二是多功能化,除了照明功能,还能够提供无线接入、环境监测、数据搜集、商业广告、交通指示、节日庆祝等其他诸多功能,能够附加更多商业模式,让单一的照明发展成为信息网络运营平台。 智慧照明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城市传感网、电力载波技术将城市中路灯联系起来,形成“物联网”,并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包括民生、环境、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使得城市生活照明达到“智慧”状态。因此,在智慧照明的实施中,虽然目前尚存在短板,但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值得业界期待。